查看: 6227|回复: 11

[产品观点] 产品策划需要制作测试用例吗?

[复制链接]

0

主题

160

回帖

3017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3017
QQ
发表于 2011-5-5 14:07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尹广磊公众帐号
如题

0

主题

1

回帖

11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1
发表于 2011-5-5 14:53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测试用例不是应该由软件测试部门根据产品需求来写吗。我认为测试用例不该由产品策划来写。

0

主题

204

回帖

639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639
发表于 2011-5-5 18:52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webppd:sleeping  同意楼上的说法。

515

主题

6310

回帖

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创始人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75286
QQ
发表于 2011-5-5 21:0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要分清楚测试什么,如果是测试程序背后的功能,由技术人员负责。
要是测试产品上线前的验收,产品负责人必须要亲自查验。

0

主题

94

回帖

134

积分

会员

哥要火了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34
发表于 2011-5-9 10:50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测试组要求你写,这也是很正常,因为整个产品只有你最熟悉
苦逼的产品经理不想再苦逼,寻找新东家开始新的人生目标!

0

主题

15

回帖

198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98
QQ
发表于 2011-5-9 13:15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嗯,同意楼上。有时候产品是需要写测试用例的。

0

主题

1

回帖

152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52
发表于 2011-5-9 16:24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是的,这个是有产品部门人员来写的!

0

主题

63

回帖

287

积分

版主

谁与争疯 (+﹏+)~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87
QQ
发表于 2011-5-12 16:58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们应该是2个阶段的测试,产品开发完毕后首先交由产品部门测试,这阶段完成后转到QA部门继续功能测试、回归等,QA的测试用例是经过阅读产品的PRD文档整理的,而且我们会参与测试用例的审评。

0

主题

42

回帖

55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55
发表于 2011-5-15 11:30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测试用例,就是由测试团队来写,这个文档最终也是归档到测试团队的。

如果测试团队跟产品团队要测试用例,只能说明,产品团队的文档不全,或者不完善。

产品团队负责角色的设定及产品流程,这些应该体现在产品需求文档里了(有的是放在产品白皮书里),使用Axure的,也可以统一放在rp文件里。剩下的由测试团队按着产品团队提供的文档,做测试用例。

0

主题

42

回帖

55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55
发表于 2011-5-15 11:31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产品团队不负责测试,只负责验收。验收的具体细到什么程度,那就由产品团队自己定了。

0

主题

2

回帖

11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1
发表于 2011-5-16 13:26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应该可以没有!!!

0

主题

9

回帖

111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11
发表于 2011-5-26 18:07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知道lz是哪个领域的产品,系统和终端产品建设区别很大的,包括测试部分
但是以下内容在这两块领域都算是通用的:
1.产品写测试用例,最多最多只能照顾到业务领域的测试内容,技术领域的压力测试性能测试什么的,即便你是个技术出身的产品,你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非常专业;
2.测试负责人产出的测试用例,产品有责任审核,尤其是对业务逻辑、功能方面,哪怕只是个刚入行的助理,只要你想做一个合格的产品,就要在产品建设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做到对产品的有效控制;
3.测试用例的重要参考来源是产品设计、需求分析和交互设计,作为一个产品,你必须为你产出的东西负责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友情链接|版权声明|关于我们|Axure中文社区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6-10 16:22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